> 攻略 > 手游攻略 > 详情

曹操时代的骁将们全部凋零,究竟是谁?

2024-02-07 02:02:14 | 来源: 互联网整理

难道就因为张郃是投降将军吗? 但反观另一位同样是投降将军的张辽,命运却要好得多。 这是命运的不公,是人生的无奈,还是另有原因?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两张牌命运差异的根本原因。

上图_张辽(169-222),字文远

投降曹操的时机和情况各有不同。

张辽和张郃虽然都是曹操时代的投降将领,但他们投降曹操的客观情况不同,这对二张日后在曹魏集团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
先说张辽。 张辽投降曹操的场景应该是出自我们熟悉或者脑海中的《三国演义》。 当老大吕布被曹操处死时,张辽依然忠心不屈,不肯投降。 曹操知道张辽是一个忠诚的人,所以没有处决张辽,而是以诚相待,最终感动了张辽投降了曹操。

但根据《三国志·张辽传》的记载,张辽的投降并没有那么复杂和感人。 建安三年年底,吕布兵败被杀后,张辽主动投降,曹操欣然接受,仅此而已。 官方的历史记载虽然没有小说那么生动,但资料也不多。 最重要的一点是,吕布彻底溃败之后,张辽投降了。 由此可见,张辽虽然投降,但并不是背叛。

由此可见,张辽虽然不像《三国演义》中表现的那么忠诚,但至少并不意味着张辽的忠诚有问题。

上图_张贺(?-231年)

再看看张赫。 张郃于建安五年投降,即官渡之战期间。 曹操烧毁袁绍粮草营乌巢后,张郃主动投降曹洪。 张郃在这个时间点选择投降,这其实让他与张辽完全不同。 虽然,袁绍相信了郭图的诡计,放弃了张郃防守乌巢的策略,导致袁绍军队完全陷入被动。 甚至可以推测,袁绍的军队已经陷入了危险之中。 不过,不管怎样,现在正是你的教练张赫急需用人的时候。 你此时的叛逃(尽管也算是弃暗投明)无异于给袁绍火上浇油。 这样的行为,自然会大大削弱张郃的忠诚度。

在那个重义气的时代,张郃的叛逃无疑是他一生中难以抹去的一大污点。 可以说,张郃来到曹魏集团的起点比张辽低了一步。 说白了,张郃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。

上图_曹操(155-220)

能力差距

纵观《三国志》两人的传记,整章大半都记载了张二人为曹魏做出的巨大贡献,也不乏历史学家对二人的赞扬。 但如果仔细阅读,还是能看出两位将军字里行间的差距。

虽然张郃以略显“不光彩”的身份投降了曹操,但曹操仍然拜张郃为偏将军,并封都亭侯。 这个官职和爵位不仅比张辽投降时的中郎将、关内侯高,甚至比同时期官渡之战中立功升职的张辽邳将军还要高一级。时间。 这也反映出,张郃的投降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

不过,两个位置的差距并不与能力的差异成正比。 张辽的官职虽然低一些,但是他的能力却并不逊色于张郃。 相反,他在某些方面比张郃更强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上图_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“三大战役”之一

1、善于抓住机会三国杀 张颌,赢得老板的青睐

在《三国志·夏侯渊》中,记载了曹操对武将的要求或评价标准。 总之,不仅要靠勇敢,还要靠智慧,即文武双全的人才。 论武力和勇猛,曹老大家族(曹家、夏侯家)的将领绝不逊色于张辽、张郃等人。 如何展现自己的智慧,才能赢得老板的赏识。

建安六年,张辽跟随夏侯渊平定长溪之乱。 曹军将常熙叛军围困山东东海县数月,仍无法攻克。 正当夏侯渊因粮食问题准备放弃时,张辽上前请求单独前往长西营劝降。 原因是长溪之前已经给他看了一眼,而且最近长溪士兵的抵抗也没有以前那么激烈了。 结果张辽成功劝降,长溪此后五年没有再造反,为曹操稳定后方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说实话,张辽能够判断出常喜愿意投降,是靠着两军对峙时的“读心术”,以及士兵在半饥饿状态下缺乏暴力抵抗的情况。 。 确实有点神奇。 我们不知道这是否与张辽担任鲁国丞相时的个人关系有关。 总而言之,通过这次以夏侯渊为帅的战斗,张辽成功赢得了曹老大的赏识。

另一方面,张郃投降帮助曹操击败袁绍后,有一段时间几乎是“小球员”。 虽然他积累了战功,升迁了,但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时刻。

上图_袁绍(?-202),字本初

2、领导力差距,张辽实现超越

建安六年至十一年期间,张辽、张郃均因战功升为杂衔将军,封号均为都亭侯。 张辽在官职和爵位上已经追随张郃了。 建安十二年的“白狼山之战”中,张辽成功超越张郃。

“白狼山之战”是曹操成功征服北方乌桓最关键的一战。 张辽、张郃都参与其中。 在这场战斗的关键时刻,发生了一个小插曲。 曹操授予张辽“指挥权”,象征着指挥权。 张辽成功指挥将领(包括张郃)杀掉乌桓单于蹋顿。

由此可见,张辽的领导能力已经超过了张郃。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,只是张郃没有得到指挥的机会而已。 如果是张郃指挥的话,结果未必就不好。 笔者并不否认这个假设,但是为什么曹老板把机会给了张辽而不是张郃呢? 一方面是张辽的积极斗争,更重要的是曹老板对张辽的信任和认可。

上图_孙权肖像附题跋

3、任务艰巨、成绩差距

正如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,两人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差距开始拉大,但张辽真正击败张郃却是在建安二十年后。

建安二十年,张辽在合肥以八百精兵成功抵御了孙权的十万大军,甚至险些俘虏了孙权。 从此,他在江东势力大盛。 多年后,即使张辽病入膏肓,孙权仍心有余悸,苦口婆心地叮嘱部下要小心张辽。 这就是著名的“张八白败孙十万”的故事。

此战彻底奠定了张辽镇守江淮的领导地位,张辽的人生也达到了巅峰。

另一方面,张郃在建安二十四年就失去了未来。

建安二十三年,张郃被夏侯渊控制,镇守汉中,抵御刘备的入侵。 建安二十四年,张郃奉命与夏侯渊在定军山侧翼围攻刘备。 刘备集兵攻打张郃,张郃亲自上阵,疲惫不堪。 曹军统帅夏侯渊支持张郃的军队,但同时又轻视敌人,因大意被黄忠所杀。 夏侯渊是曹老大的嫡系后裔,也是心腹。 虽然从理论上讲,张郃不应对夏侯渊的死负主要责任,但他也并非没有责任。 毕竟先是张郃战势不利,随后夏侯渊分兵救援。

同样面对敌人的重兵,张辽能以一敌百,将孙权打得弃甲而去。 张郃在逆境中不仅无法克敌制胜,而且他的顶头上司也因此丧命。 这样的表现差异,足以让张辽领先于张郃。

上图_诸葛亮(181-234),字孔明

性格缺陷导致张鹤丧命

能力的差距往往只能决定一个人在群体中的重要性。 性格缺陷往往决定一个人能否在这个群体中生存。 张郃悲惨的人生结局,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缺陷造成的。

众所周知,张郃是被顶头上司司马懿逼着追击蜀汉军队撤退的。 他在木门谷遭到诸葛亮的伏击,中箭,最终将云杀死在战场上。 以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了解,此时逼迫张郃追击,确实很难消除密谋杀害张郃的嫌疑。 司马懿之所以犯下如此凶恶的行径,主要原因是张郃不满甚至反对司马懿担任领导他的统帅之位,经常带头顶撞司马懿。 而司马懿又是一个外忍内忌,无毒无夫之人,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张郃。 张郃暴露的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他的惨死。

上图_魏文帝曹丕(187-226年冬)

张辽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时,他是比较合适的。 至少他不会像张鹤那样抱怨,不会向领导表达不满。

黄初三年,曹丕亲征东吴孙权。 按理来说,江淮的一线主帅应该是张辽,但实际人选却是新一代宗族人才曹休。 面对如此“不公平”的人事安排,张辽仍然拖着病体上战场,竭尽全力辅佐曹休。 曹休也在此战中一战成名,成为曹魏“东路军总司令”的最佳人选。

张郃和张辽面对自己的顶头上司,虽然能力资质不如自己,但又是皇帝的心腹,但他们的表现却截然不同。 这种性格上或者软实力上的差距,恐怕就是张郃无法超越张辽而只能落后的根本原因。

热门手游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