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 攻略 > 手游攻略 > 详情

(原创致敬最可爱的人)中国气象局今天(10月25日)

2024-02-29 04:00:48 | 来源: 互联网整理

今天(10月25日)

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纪念日

(请点击播放音乐)

勇敢昂扬,跨过鸭绿江……

70年前,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战士,

高举正义旗帜捍卫和平、抵抗侵略,

与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,

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,生死存亡,

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。

摘要:在气象部门,也有这样的英雄。 有的踏上被战火烧毁的土地,有的为幕后战斗默默观察云天,在和平年代继续奋战在气象第一线。 今天,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,向英雄致敬,向最可爱的人致敬!

亿万中华民族英雄儿女

响应国家号召

毫不犹豫地加入这场伟大的战争

天气故事也特别感人

努力为前方的战场多节省一秒,多赢一秒。

抗美援朝总部/习近平

【人物·记录】奚志清1935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,1952年在辽宁省大连参军,后分配到东北军区旅大大学军事气象观测站从事气象观测工作。测绘工作。

1950年,鸭绿江大桥被炸。

前方战争指挥部急需战场天气预报,紧急号召有8年以上学习经历的知青、学生参军入伍,到气象干部学校接受专业培训。

1951年,奚志清在大连学习生活。 1952年,她在旅大学卫戍司令部学员报名参军,随后考入东北军区旅大学军事系。 经过一个月的统一专业气象培训后,她被分配到东北军区旅大军事气象台,接受了六个月的见习期。 后来,他独立胜任,为抗美援朝指挥部从事气象保障工作。

当时,东北军区旅大大学军事气象观测站共有七个组,分别是观测组、通讯组(报告组)、机要组、测绘组、预报组、警卫班和行政组。 每个预报员和绘图员都有自己的号码。 预报员从1号开始,地图员从101号开始,17岁的奚志清是103号地图员。

1953年1月5日,与奚志清在大连中山团市委报名参军的同志合影(奚志清第二排右侧)| 奚志清 供图

1953年3月8日旅大军事部全体女同志合影(右第一排奚志清)| 奚志清 供图

测绘团队的任务是将传回的气象要素手动填写到天气地图上。 每 6 小时必须填写一张欧亚天气图。 普通气象要素使用蓝色笔,恶劣天气要素使用红色笔。

为了高效、快速地完成填图工作,填图人员练就了“特殊技能”。 席之青一只手绑着两种颜色的铅笔,快速切换。 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。 他们觉得,如果自己手里节省一秒,天气预报提前一秒,就可以为前方的战场多赢得一秒。

2020年8月14日,奚志清接受丹东市气象局工作人员采访。 | 于晓辉供图

百选其一,保家卫国

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机要处/陈志荣

【人物·注】陈志荣,1934年6月生,河南新蔡人。 1955年3月在大连气象台加入中国共产党。 1953年2月,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,赴朝鲜作战。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机要室翻译。

1952年,陈志荣初中毕业,考入中央军委青年机要干部学校。

同年8月,他从河南信阳乘火车到达长春,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。 四个月后,志愿军到学校选拔学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。 学生们积极响应,有的学生甚至写下血书请求加入志愿军。 最终,从五六百人中,只选出了四个人,陈志荣就是其中之一。

1952年底陈志荣参军时的照片。 陈志荣供图

1953年春节刚过,四名学生就从长春乘火车前往朝鲜。 他们首先到达安东(今丹东市)。 当时安东车站已被美国飞机轰炸,但车站仍正常运转,沿河的一些房屋也被炸毁。

入朝后,陈志荣一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工作。

当时,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是志愿军的最高指挥和领导机关。 它位于朝鲜徽仓县一个废弃矿井改造而成的洞穴内。 溶洞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两部分。 冬天比较好活,但春夏秋天天漏水,不少同志患有风湿病、关节炎、湿疹等。

1953年3月,第793部第2中队第7区队全体同志合影(第三排左六为陈志荣)| 陈志荣供图

陈志荣担任志愿军驾驶室炮兵队骨干军官,负责志愿军炮兵的电报调配和翻译工作。

一场战斗结束,战情陆续向《世纪报》汇报后,机要人员就忙碌起来,与无线电报务员一起,将战情及时传送到北京,向党中央报告。 战事紧张时气象战士,每天都有一份战报送到北京。

2020年,陈志荣与采访者| 辽宁省气象局

恶劣天气时第一个冲出去

新义州后港机场指挥所/赖文发

【人物·注】赖文发,1931年出生于广东梅县,1951年入伍,曾任华南军区第七团、第五团战士。 曾在空军第七航空学校、中南军区司令部气象训练队实习。 1953年4月,任空军第十师气象台预报员。 1953年7月、9月至1955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新义州机场预报员。

1953年初,22岁的赖文发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天气预报员,自愿申请赴朝鲜,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驻朝鲜新义州后港机场指挥所执行气象保障工作。他工作了三年。

20世纪50年代,气象观测主要依靠人工观测和人工报告,当时的观测仪器非常有限。

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,赖文发身兼多职。 设备出现故障,他就进行修理,弥补人员的不足。

天气不好,他第一个冲出去。

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黑瘦的“小老头”。 正是在那时,他年轻时就患有风湿病和颈椎病。 由于学习积极、工作表现出色,赖文发于1954年9月加入共青团; 同年,他升入正班。 入伍后,他的斗志更加足了。 作为观测组组长,他与大家一起建立工作制度,研究技术方法,带领大家出色地完成任务,迅速掌握了较为复杂的气象信息传递方法。

由于其突出表现,1955年3月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军直属队表彰。

2020年10月,赖文发在辽宁朝阳的家中。 | 冯雪飞供图

美军入侵当晚:

气象信息保障飞机安全返航

丹东狼头站气象台/冷玉琪

【人物·注】冷玉琪,男,1932年12月出生,辽宁省易县人。 1949年12月,被分配到黑龙江哈尔滨南岗气象台从事气象观测工作。 1950年10月,抗美援朝部队组建时,冷玉琪编入空军第3师第9团气象站。

1952年12月9日,冷玉琪(右一)在北京军委干部训练部预报队训练班训练时被拍到。 | 冷雨琪供图

1951年9月,19岁的冷玉琪随部队来到丹东狼头站气象台,从事气象观测工作。 他与战斗英雄王海、赵宝童同在一个部队。 该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青川江以北地区的安全,为前线提供坚强的后方支援。

当时美国飞机经常对丹东上空进行轰炸,地面部队必须随时起飞拦截。 地面气象保障工作尤为重要。

当年11月,美国飞机深夜侵入丹东上空。 警报响起后,要求所有人员进入防空洞避难。 听到警报的冷雨琪也想逃进防空洞。 不过,作为值班观察员,考虑到总部可能随时打电话询问天气情况,他还是决定这么做。 坚持下去。

——“两个小时后天气怎么样?”

——“两个小时内,50公里无云,风平浪静,风速不超过两米。” “两个小时内,50公里无云,风平浪静,风速不超过两米。”

- “你确定吗?”

- “我相信。”

——“你叫什么名字?你是值班的预报员吗?”

——“我叫冷雨琪,是值班观察员。”

简短的通话至此结束。 随后,指挥部派出飞机起飞拦截,子弹划破长空,十分耀眼。 虽然战斗结果未知,但我们的飞机安全返航。

1952年,冷玉琪(右一)在北京军委干部训练部预报队训练班与同学合影。 | 冷雨琪供图

弃笔参军每分钟120个数字

辽东军区安东气象台/徐乃安

【人物备注】徐乃安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1935年2月出生,辽宁安东(丹东)人。1951年入伍,到气象局长春训练大队学习。东北军区通信系学习。 1952年任辽东军区安东总司令。 气象站操作员和通讯组组长。 1954年任民航沉阳(东塔机场)气象台通讯组组长。

1951年,在战火纷飞的鸭绿江畔,16岁的徐乃安响应号召“放下笔,拿起枪,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和国家。” 他放弃笔从军,开始了近70年的与天气为伴的生活。 当年7月,徐乃安报名参军,登上开往长春的火车。

在东北军区气象部长春训练大队,300名学员分为三个中队。 三中队大概有40人,一半是学保密的,一半是学通信的。

徐乃安是传播班的学生。 1952年初,经过9个月的学习,徐乃安来到丹东。

当时,气象数据是保密的,需要保密人员翻译记者收到的天气代码,然后填写在天气地图上。 过程很复杂。 徐乃安表示,信号有时会因为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干扰而难以识别。 记者复制和接收报道非常困难。 每分钟120至130码的速度需要高度集中,每班持续三个小时。

长期紧张的工作让他在紧急疏散后能够从容地打开收报机接收报告,也能自然地拂去炮弹震起的灰尘继续进食,迎来了胜利的曙光。

2020年7月,徐乃安向沉阳市气象局讲述抗美援朝战争往事。 | 张宇供图

记者10月23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,气象部门共有156名同志被授予“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70周年”纪念章。 >>

获得气象部门纪念章的同志回国后,分别在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以及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气象局和气象局工作。各市(州)气象局。

70年后,硝烟已散

纵使岁月改变山河,冲淡记忆

但那些为祖国、为人民而奋斗的优秀儿女

将被永远载入史册

2014年至2020年9月

韩国716名志愿军烈士遗骸已分7批运回祖国

弟弟妹妹等待着哥哥,孩子们等待着父亲。

祖国期待英雄儿女归来

军队护航、战机护航、“水门”……

祖国将毫不犹豫地以最恭敬的方式欢迎他们

我们今天很享受

这是他们努力和追求的明天

所有的纪念,

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进!

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方旗| 中央电视台

推荐阅读

中国气象报出品

审稿人:段浩树

策划安排:王亮、赵晓妮

文字作者:王鹏、江娇娇、钟灵、赵淼、于晓辉、李汝南、冯雪飞、赖松涛、张宇、余天冲、董波

内容支持:辽宁省气象局

热门手游排行榜